• 人民币汇率传递、消费物价变动与经济增长——基于门限自回归模型的经验证据

    李子扬;范科才;

    汇率传递的实质即汇率波动时的商品价格变动,对居民消费决策和总体物价水平有着重要影响,而这一作用机制又可能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本文结合1996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月度数据,基于门限向量自回归模型,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为衡量变量,实证性地探讨了不同经济增长状态下,汇率变动对消费物价变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研究发现,不同增长情景下汇率变动对消费物价变动的影响呈非线性形态:在高经济增长状态中变弱,而在低经济增长状态中则增强。此外,研究还发现经济增长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解释汇率变动对消费物价变动的动态影响。

    2017年05期 v.33;No.189 3-9+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1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70 ]
  • 消费开启新周期

    伍戈;徐剑;周祺;

    消费往往是中国经济波动研究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变量,但今年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高贡献率使各界开始关注消费,甚至将其作为新周期开启的证据。我们发现,消费的高贡献率并不必然意味着消费内生动力的增强,而更多的是一种"被动"式的变化,即表明投资增速相对消费增速下降得更快。历史数据也表明,我国经济增速趋缓时消费贡献率往往较高。对比日本的经验来看,潜在经济增速以及可支配收入增速的变化将主导我国消费增速的长期下行趋势,但短期消费增速将保持相对稳定。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消费占GDP的比重将持续上升,消费的内部结构正由商品向服务消费快速转型。这意味着,消费可以支撑的可能不是增长提速的新周期,而是结构优化的新周期。因此,关注与消费有关的结构性变化,或许比关注消费本身的增速更为重要。

    2017年05期 v.33;No.189 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4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33 ]
  • 国际服务贸易规则改变对我国消费的影响

    国世平;荣亚平;

    近年来,随着WTO主导下的多哈会和谈判悬而未决,各国纷纷通过选择双边或者区域多边自由贸易来开拓海外消费品市场。美国为了重构亚太和全球贸易版图,遏制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崛起,联合日本等发达国家试图抛开WTO建立更加"开放、公平、自由"的规则体系,以便在全球推行它的贸易规则。国际服务贸易规则改变最受关注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协议)。尽管特朗普上台,TPP中断,但与国际服务贸易规则改变没有停顿。国际服务贸易规则改变对中国消费品进出口和国内居民消费的将有重大影响,我国国际贸易、金融专家基本上对消费的影响没有研究。本文着重探讨国际贸易规则改变对消费品的影响,对我国消费的方式、消费结构及消费量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017年05期 v.33;No.189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78 ]
  • 人均公共卫生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分析

    范红忠;严海波;

    论文以1997-2015年中国省级平衡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网格搜索突变点、Bootstrap仿真序贯检验等方法和具有多个门槛值效应的面板门槛模型做实证分析,研究中国人均公共卫生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是否存在非线性关系,并进一步检验这种关系是否存在地域差别。实证结果表明,一方面,人均公共卫生支出对居民消费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且当人均公共卫生支出增加,该促进效应将增强;另一方面,人均公共卫生支出对居民消费的促进效果有着显著地区差异,呈现西部省份远强于东中部省份的特点。

    2017年05期 v.33;No.189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42 ]
  • 江西省城镇居民家庭资产结构对消费影响的差异性分析——基于江西省1135户城镇居民的微观调查数据

    郑明贵;黄珍;文唯;

    基于江西省城镇居民资产状况调查的微观家庭数据,本文首先定性分析了江西省城镇居民家庭资产状况,其后采用改进后的Benjamin模型,定量比较了风险性金融资产、低风险性金融资产、住房资产对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三种家庭资产与江西省城镇居民消费均存在正相关关系,低风险性金融资产对消费的影响最大,风险性金融资产弱之,房产对江西省城镇居民消费影响甚微。最后针对研究结果,从注重产品创新,完善资本市场、抑制房价过快增长三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2017年05期 v.33;No.189 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9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62 ]
  • 金融可得性、金融知识与城镇居民短期消费信贷

    罗娟;王露露;

    金融可得性、金融知识是影响居民金融行为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定量研究金融可得性和金融知识对居民短期消费信贷参与意愿和贷款数额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可得性的增加将提升居民使用短期消费信贷的可能性及贷款数额;短期消费信贷金融知识对居民是否选择使用短期消费信贷无显著影响,但对于选择使用短期消费信贷的居民而言,短期消费信贷金融知识的增加显著提高了居民短期消费信贷的数额。因此,增加短期消费信贷产品供给、改善金融服务及提高居民金融知识特别是消费信贷金融知识等措施可以促进消费信贷的发展。

    2017年05期 v.33;No.189 36-4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0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819 ]
  • 基于消费者剩余视角的适宜消费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钟陆文;

    消费者剩余是评价适宜消费城市的逻辑起点。本文从消费者剩余视角出发分析了适宜消费城市的形成机理,并分离出城市消费需求、供给水平、消费环境和消费维权等四个维度,提出了适宜消费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

    2017年05期 v.33;No.189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01 ]
  • 农村居民信息消费与居民收入、公共投资的关系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实证检验

    王平;陈启杰;杨烨军;

    本文运用VAR模型对我国农村居民信息消费与居民收入、公共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三者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关系和长期均衡关系。从短期看,信息消费是公共投资的Granger原因,信息消费和公共投资是居民收入的Granger原因,而反向因果关系均不存在;从长期看,公共投资是信息消费与居民收入的Granger原因,信息消费与居民收入之间互为Granger原因。居民收入和公共投资对农村居民信息消费产生持续的正向促进作用,在中短期,公共投资的作用显得相对较小,在长期,公共投资的作用将增大;信息消费和公共投资对农村居民收入具有持续的正向促进作用,在中短期,信息消费和公共投资的促进作用显得相对较小,但在长期,信息消费将成为促进居民收入增加的决定性因素。

    2017年05期 v.33;No.189 50-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1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8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93 ]
  • 地方财政支出对农村文化消费的动态影响

    宋英杰;刘俊现;徐鑫;

    以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为基础,结合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及杜森贝利相对收入假说,构建地方财政支出对农村居民文化消费影响的动态模型。利用2007-2015年山东省1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了生产性购买性和服务性购买支出对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1)时间层面,地方财政生产性购买支出和服务性购买支出对农村居民文化消费均具有滞后效应;(2)地区层面,相对于发达城市,欠发达城市的生产性购买支出和服务性购买支出对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的影响更显著,并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2017年05期 v.33;No.189 5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9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91 ]
  •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国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探讨

    瞿华;刘荣荣;

    乡村旅游产品供给侧改革助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和旅游精准扶贫。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产品供给存在产品类型较单调,结构不甚合理;产品同质性较强;服务质量不高,旅游地形象不够鲜明;产品文化内涵欠丰富,产品体验价值不高等问题。因此,必须丰富产品种类,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打造个性化产品,增强产品竞争力;重视乡村旅游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文旅"两大产业融合,提升产品文化内涵;重视游客体验,提高产品的体验价值。

    2017年05期 v.33;No.189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084 ]
  • 品牌关系与自我建构对品牌评价的影响——基于积极情绪的中介作用

    崔登峰;孛华仪;

    品牌与消费者互动中或打"品质牌"或打"感情牌",哪种更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本文创新性地把自我建构扩展到品牌关系研究中,旨在探讨品牌关系(交换型vs.共享型)与消费者自我建构(独立自我vs.互依自我)对品牌评价的影响,并引入积极情绪这一作用机制。实验1发现,品牌关系与自我建构存在匹配效应:独立自我的消费者对与之建立交换型品牌关系的品牌评价更高;互依自我的消费者对与之建立共享型品牌关系的品牌评价更高。实验2显示,品牌关系与自我建构通过积极情绪这一中介变量影响消费者的品牌评价。

    2017年05期 v.33;No.189 7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865 ]
  • 移动支付对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不同支付方式的比较

    王晓彦;胡德宝;

    支付方式常常会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本文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了现金支付、信用卡、蚂蚁花呗、支付宝以及微信支付等不同支付方式对消费者购买金额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移动支付能刺激消费,其中蚂蚁花呗能够明显刺激消费金额增长,而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对消费者购买的影响的差异不显著。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鼓励移动支付发展、适度开发移动理财工具、加强风险管理等促进消费的政策建议。

    2017年05期 v.33;No.189 77-8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255 ]
  • 游客互动、体验价值、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一个民宿旅居者视角的实证检验

    马鹏;张威;

    源于服务接触理论中的游客互动是旅游体验中的本真性表达,其质量影响游客体验价值与主观幸福的程度,而这种互动在民宿旅居过程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和频繁。本文在梳理互动内涵和结构维度的基础上,阐述了游客互动、体验价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构建了假设模型。实证检验表明在民宿中游客互动并不能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体验价值在两者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其中干扰行为对体验价值的影响不显著,而帮助行为的作用大于友好交流。情感性体验价值和社会性体验价值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显著,而认知价值的作用不明显。

    2017年05期 v.33;No.189 8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755 ]
  • 基于消费维度的幸福考量:国外的研究动态

    宋鑫;刘希琼;

    随着我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费需求上升规律作用下的居民消费质量不断提高,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势必成为热议和行动。在此背景下,为推进国内相关研究与实践,论文基于消费维度,对国外的幸福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结果发现,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收入、财富、消费与幸福,消费支出类别与幸福,享乐消费与幸福,炫耀性、奢侈性消费与幸福,亲社会消费与幸福,体验型消费与幸福等方面。最后,论文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研究结论上对前述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评价。

    2017年05期 v.33;No.189 9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1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9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