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思维;朱艳春;唐红涛;
农村消费亟需扩大。农村商圈的发展,能通过增强资产专用性增加经营商户退出成本、推动农村消费知识升级,通过改善信息不完善降低交易不确定性,通过增加交易频率降低交易成本,从而有助于扩大农村消费,促进扩大农村消费的长效机制的建立。发展农村商圈应重视乡村商业网点科学规划,完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优化商圈业态结构,加强市场秩序治理,创新农村消费信贷体系。
2011年06期 v.27;No.154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18 ] - 谭永生;
实现"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需实现"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消费增长与收入增长"双同步。为此,要坚持宏观调控的惠民生取向,在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健全基本公共服务,积极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维护和培育居民消费增长点等方面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预期,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2011年06期 v.27;No.154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42 ] - 卢嘉瑞;
扩大居民消费需求面临六大挑战,必须认真面对,扫除障碍,否则,扩大消费就只能是一句空话。为此,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缩小贫富差距,从重从严打击食品犯罪,大力加强消费教育,着力提高"新农合"和"新农保"的水平,提振广大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信心。
2011年06期 v.27;No.154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27 ] - 樊元;景良;王倩;
本文采用Panel Date模型,对我国31个省(市、区)信息化与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地区信息化与居民消费之间具有稳定的面板协整关系,对居民消费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其对促进城镇居民消费的作用比农村大。
2011年06期 v.27;No.154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45 ] - 张寻远;李文启;
本文利用我国1990年至2009年的省份面板数据,探讨城镇居民消费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按照收入水平将省份分为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低收入三类地区,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从全国整体来看,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地区开放程度、金融发展和基础设施完善等是引起城镇居民消费区域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分地区来看,这些影响因素对不同收入水平地区的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性。
2011年06期 v.27;No.154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193 ] - 黄小葵;杨楠;
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城镇居民消费领域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居民消费结构从过去的以食品等必需品消费为主,已经向重视交通、通讯、住房以及医疗、娱乐、教育消费等方面转变,新的消费结构正在形成。本文利用鄂尔多斯地区2000-2009年的统计数据,在分析其现实消费结构的基础上,预测未来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并提出优化消费结构的建议。
2011年06期 v.27;No.154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75 ] - 王慧青;王健康;
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以来,货币政策、税收政策与土地政策在不同时期均对住房体系发挥了作用。通过政策与市场的对比分析,说明市场化工具对商品房建设存在较强作用,并表现为逆风向调控的特点。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关键决定因素为政府政策目标,三类住房产品间并不存在替代或互补关系,商品房市场的成交萎缩长期存在,必然通过财政收入影响到其他二类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为保证"十二五"期间住房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政策工具须从土地供应环节入手,加强税收调控,灵活运用利率工具。
2011年06期 v.27;No.154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86 ] - 刘垚;王世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异地消费"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城市之间吸引外部消费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区域中心城市与国际化大都市在竞争中优势明显,成为消费的流入地,而中小城市成为消费流出地。本文在说明消费外流现象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消费外流成为制约中小城市商业发展的瓶颈,并以东莞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对东莞市消费外流现象进行研究,分析造成其消费外流的原因,提出改善消费外流、促进东莞商业发展的建议。
2011年06期 v.27;No.154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34 ]
- 郭英彤;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讨我国城市居民消费行为的特点,从而找出影响城市居民消费的关键因素。本文将缓冲储备模型进行适当改进,使其更适合消费行为研究,并应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数据,实证检验居民在收入不确定性下的消费行为模式,结果表明缓冲储备模型能够解释我国城市居民的消费行为,而且以目标比率为被解释变量的模型更适合作为未来研究的基础框架。
2011年06期 v.27;No.154 52-5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68 ] - 彭博;晁钢令;
在讨论我国居民消费增长缓慢原因的研究成果中,关于"阶段性消费"行为特征的研究是引人关注的。已有的研究建立了"阶段性消费"的消费函数模型并进行了相关的论证。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攀比性"消费心理有可能影响消费者对其"阶段性消费"目标的偏好及效用评价的观点,并建立了相应的函数模型进行解析与论证。研究证明"攀比性"消费心理会驱使中低收入群体设立过高的"阶段性消费"目标,从而促使其储蓄倾向上升,消费倾向下降。而这可能成为导致我国居民消费增长缓慢的原因之一。
2011年06期 v.27;No.154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55 ] - 赵荣;陈绍志;乔娟;
论文以南京市为例,通过对消费者的可追溯食品购买行为进行实地调查,考察了消费者对可追溯性食品的认知水平和购买意愿,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消费者虽然普遍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但对可追溯性食品的认知程度较低;消费者对公共政策和公共媒介的不信任阻碍了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快速推广和发展;消费者对可追溯性食品的购买意愿主要受消费者收入水平、食品安全问题规制程度、可追溯食品安全性和重要性以及食品安全信息可信度的影响。消费者对可追溯食品的支付意愿不高,仅愿意额外支付普通食品价格的9%-12%。
2011年06期 v.27;No.154 63-6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0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