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十五次消费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发言与论文选登(一)

  • 党中央对民生的关怀与居民消费的改善——纪念建党90周年

    尹世杰;

    2011年11月29-30日,由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主办的全国第十五次消费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于郑州隆重召开。来自北京、石家庄、太原、济南、西安、南京、成都、武汉、上海、长沙、广州等地及河南省内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90多人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围绕"建党90周年与党对民生的关怀暨消费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的会议主题展开了卓有成效的研讨,本刊特编发具有代表性的一些大会发言和论文,以飨读者。

    2011年06期 v.27;No.154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87 ]
  • 文化消费的若干问题探讨

    何炼成;

    2011年11月29-30日,由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主办的全国第十五次消费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于郑州隆重召开。来自北京、石家庄、太原、济南、西安、南京、成都、武汉、上海、长沙、广州等地及河南省内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90多人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围绕"建党90周年与党对民生的关怀暨消费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的会议主题展开了卓有成效的研讨,本刊特编发具有代表性的一些大会发言和论文,以飨读者。

    2011年06期 v.27;No.154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68 ]
  • 推动文化发展与扩大文化消费的思考

    文启湘;

    2011年11月29-30日,由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主办的全国第十五次消费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于郑州隆重召开。来自北京、石家庄、太原、济南、西安、南京、成都、武汉、上海、长沙、广州等地及河南省内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90多人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围绕"建党90周年与党对民生的关怀暨消费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的会议主题展开了卓有成效的研讨,本刊特编发具有代表性的一些大会发言和论文,以飨读者。

    2011年06期 v.27;No.154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83 ]
  • 关于社会主义消费发展的思考

    王裕国;

    2011年11月29-30日,由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主办的全国第十五次消费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于郑州隆重召开。来自北京、石家庄、太原、济南、西安、南京、成都、武汉、上海、长沙、广州等地及河南省内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90多人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围绕"建党90周年与党对民生的关怀暨消费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的会议主题展开了卓有成效的研讨,本刊特编发具有代表性的一些大会发言和论文,以飨读者。

    2011年06期 v.27;No.154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8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49 ]

消费需求

  • 发展农村商圈与扩大农村消费的探讨

    柳思维;朱艳春;唐红涛;

    农村消费亟需扩大。农村商圈的发展,能通过增强资产专用性增加经营商户退出成本、推动农村消费知识升级,通过改善信息不完善降低交易不确定性,通过增加交易频率降低交易成本,从而有助于扩大农村消费,促进扩大农村消费的长效机制的建立。发展农村商圈应重视乡村商业网点科学规划,完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优化商圈业态结构,加强市场秩序治理,创新农村消费信贷体系。

    2011年06期 v.27;No.154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18 ]
  • 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的对策探讨

    谭永生;

    实现"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需实现"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消费增长与收入增长"双同步。为此,要坚持宏观调控的惠民生取向,在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健全基本公共服务,积极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维护和培育居民消费增长点等方面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预期,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2011年06期 v.27;No.154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42 ]
  • 扩大消费:中国面临六大挑战

    卢嘉瑞;

    扩大居民消费需求面临六大挑战,必须认真面对,扫除障碍,否则,扩大消费就只能是一句空话。为此,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缩小贫富差距,从重从严打击食品犯罪,大力加强消费教育,着力提高"新农合"和"新农保"的水平,提振广大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信心。

    2011年06期 v.27;No.154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27 ]
  • 基于面板协整的地区信息化与居民消费关系研究

    樊元;景良;王倩;

    本文采用Panel Date模型,对我国31个省(市、区)信息化与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地区信息化与居民消费之间具有稳定的面板协整关系,对居民消费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其对促进城镇居民消费的作用比农村大。

    2011年06期 v.27;No.154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45 ]
  • 城镇居民消费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基于中国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张寻远;李文启;

    本文利用我国1990年至2009年的省份面板数据,探讨城镇居民消费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按照收入水平将省份分为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低收入三类地区,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从全国整体来看,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地区开放程度、金融发展和基础设施完善等是引起城镇居民消费区域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分地区来看,这些影响因素对不同收入水平地区的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性。

    2011年06期 v.27;No.154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193 ]
  • 鄂尔多斯地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趋势研究

    黄小葵;杨楠;

    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城镇居民消费领域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居民消费结构从过去的以食品等必需品消费为主,已经向重视交通、通讯、住房以及医疗、娱乐、教育消费等方面转变,新的消费结构正在形成。本文利用鄂尔多斯地区2000-2009年的统计数据,在分析其现实消费结构的基础上,预测未来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并提出优化消费结构的建议。

    2011年06期 v.27;No.154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75 ]
  • 宏观政策调控下的长沙住房供应体系问题研究

    王慧青;王健康;

    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以来,货币政策、税收政策与土地政策在不同时期均对住房体系发挥了作用。通过政策与市场的对比分析,说明市场化工具对商品房建设存在较强作用,并表现为逆风向调控的特点。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关键决定因素为政府政策目标,三类住房产品间并不存在替代或互补关系,商品房市场的成交萎缩长期存在,必然通过财政收入影响到其他二类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为保证"十二五"期间住房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政策工具须从土地供应环节入手,加强税收调控,灵活运用利率工具。

    2011年06期 v.27;No.154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86 ]
  • 大城市周边中小城市消费外流研究——以东莞市为例

    刘垚;王世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异地消费"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城市之间吸引外部消费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区域中心城市与国际化大都市在竞争中优势明显,成为消费的流入地,而中小城市成为消费流出地。本文在说明消费外流现象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消费外流成为制约中小城市商业发展的瓶颈,并以东莞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对东莞市消费外流现象进行研究,分析造成其消费外流的原因,提出改善消费外流、促进东莞商业发展的建议。

    2011年06期 v.27;No.154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34 ]

消费者行为

  • 收入不确定性对我国城市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基于缓冲储备模型的实证研究

    郭英彤;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讨我国城市居民消费行为的特点,从而找出影响城市居民消费的关键因素。本文将缓冲储备模型进行适当改进,使其更适合消费行为研究,并应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数据,实证检验居民在收入不确定性下的消费行为模式,结果表明缓冲储备模型能够解释我国城市居民的消费行为,而且以目标比率为被解释变量的模型更适合作为未来研究的基础框架。

    2011年06期 v.27;No.154 52-5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68 ]
  • 基于攀比性心理的阶段性消费特征的函数解析

    彭博;晁钢令;

    在讨论我国居民消费增长缓慢原因的研究成果中,关于"阶段性消费"行为特征的研究是引人关注的。已有的研究建立了"阶段性消费"的消费函数模型并进行了相关的论证。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攀比性"消费心理有可能影响消费者对其"阶段性消费"目标的偏好及效用评价的观点,并建立了相应的函数模型进行解析与论证。研究证明"攀比性"消费心理会驱使中低收入群体设立过高的"阶段性消费"目标,从而促使其储蓄倾向上升,消费倾向下降。而这可能成为导致我国居民消费增长缓慢的原因之一。

    2011年06期 v.27;No.154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55 ]
  • 基于因子分析的消费者可追溯食品购买行为实证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赵荣;陈绍志;乔娟;

    论文以南京市为例,通过对消费者的可追溯食品购买行为进行实地调查,考察了消费者对可追溯性食品的认知水平和购买意愿,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消费者虽然普遍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但对可追溯性食品的认知程度较低;消费者对公共政策和公共媒介的不信任阻碍了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快速推广和发展;消费者对可追溯性食品的购买意愿主要受消费者收入水平、食品安全问题规制程度、可追溯食品安全性和重要性以及食品安全信息可信度的影响。消费者对可追溯食品的支付意愿不高,仅愿意额外支付普通食品价格的9%-12%。

    2011年06期 v.27;No.154 63-6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044 ]

文化教育消费

  • 我国精神文化产品消费的马克思主义解读

    李喆;

    马克思曾经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导言》中对消费和生产的关系进行过系统的研究,但马克思的研究限于时代和研究出发点的需要止步于物质产品和物质资料的生产与消费问题的解释,关于精神文化产品消费马克思并没有进行过太多的专门论述。本文正是本着这样的出发点,用马克思关于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有机体理论研究我国目前精神文化产品的消费问题,并且针对我国精神文化产品消费方面的一些现状作出了理论剖析和提出了对策建议。

    2011年06期 v.27;No.154 68-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19 ]
  •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消费问题研究

    马克态;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当代中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关系到民生问题。本文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搞好新生代农民工教育消费的意义,当前新生代农民工教育消费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措施与建议。

    2011年06期 v.27;No.154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96 ]
  • 云南城乡大学生文化消费比较研究——基于对云南高校大学生的调查

    杨南丽;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他们文化消费的观念、特点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本研究使用对云南省12所高校2106个样本的调查资料,对云南城乡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差异进行了研究,为在云南高校中进行有效的文化消费教育及引导提供参考。

    2011年06期 v.27;No.154 78-8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34 ]

问题讨论

  • 顾客视角下的长株潭城市群品牌塑造研究

    肖德荣;毛亮;

    长株潭城市群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试点区,其城市品牌的塑造将势在必行。城市品牌存在于城市顾客内心,是顾客对城市的体验和评价,以及城市所能带给顾客的整体印象和联想的总和。本文认为建设城市品牌的关键是要明确顾客的需求,找到顾客期望的价值点,并从顾客视角的城市品牌内涵出发,试提出长株潭城市群品牌塑造的参考策略。

    2011年06期 v.27;No.154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34 ]
  • 以消费者为本,构建和谐消费关系——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指导思想的建议

    王新红;李清萍;

    "以消费者为本,构建和谐消费关系"是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指导思想。它是科学发展观这一制订和修改一切法律的总的指导思想结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特点转化而来的具体的指导思想。在这一指导思想指引下,进一步明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功能定位:消费者权益保护基本法、消费者权益特殊保护法和消费者与经营者权益均衡法,并在此基础上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规则进行修改。

    2011年06期 v.27;No.154 86-8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58 ]

学术动态

  • 论扩大居民消费的税收效应——税收对居民消费作用的研究评述

    席卫群;

    国外学者对税收是否有效调节消费持有不同看法。一派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认为税收是调节消费的重要工具,另一派则认为税收对消费作用不显著。我国学者大多认为税收对居民消费具有显著作用,但主要着眼于消费量的提升,对通过消费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的发展、建立扩大消费长效机制的研究关注不够。因此,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立足于固本培元的目的,将应急性、非常态性的刺激居民消费的措施转向稳定性、规范性、可持续性的税收政策非常必要。

    2011年06期 v.27;No.154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40 ]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