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十四次消费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发言与论文选登

  • 略论优化消费结构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尹世杰;

    2010年12月18-19日,全国第十四次消费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湖北经济学院召开。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新闻出版界的专家学者5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主题是"扩大居民消费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充分而热烈的讨论。现将会议发言与论文选登如下,以飨读者。

    2011年01期 v.27;No.149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09 ]
  • 略论优化消费结构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尹世杰;

    2010年12月18-19日,全国第十四次消费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湖北经济学院召开。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新闻出版界的专家学者5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主题是"扩大居民消费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充分而热烈的讨论。现将会议发言与论文选登如下,以飨读者。

    2011年01期 v.27;No.149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09 ]
  • 对当前消费经济领域重点研究的几个问题的意见

    王裕国;

    <正>我在这里提出当前消费领域需要重点研究的几个问题,抛砖引玉,期望能引起重视。一、关于发展方式转变与消费增长在这方面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有:第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与居民消费增长的关系。

    2011年01期 v.27;No.149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40 ]
  • 对当前消费经济领域重点研究的几个问题的意见

    王裕国;

    <正>我在这里提出当前消费领域需要重点研究的几个问题,抛砖引玉,期望能引起重视。一、关于发展方式转变与消费增长在这方面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有:第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与居民消费增长的关系。

    2011年01期 v.27;No.149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40 ]
  • 论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

    文启湘;张慧芳;

    <正>一、引言党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并将消费提升到"三驾马车"的领先位置,强调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这从长期战略的高度抓住了消费的实质、内核。消费是经济增长最良性、最持久、最根本的动力。据此,我们不能把消费作为应对危机、摆脱疲软的权宜之计,而应该从制度健全、完善以及各制度之间的良性互动上建立稳定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

    2011年01期 v.27;No.149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81 ]
  • 论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

    文启湘;张慧芳;

    <正>一、引言党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并将消费提升到"三驾马车"的领先位置,强调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这从长期战略的高度抓住了消费的实质、内核。消费是经济增长最良性、最持久、最根本的动力。据此,我们不能把消费作为应对危机、摆脱疲软的权宜之计,而应该从制度健全、完善以及各制度之间的良性互动上建立稳定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

    2011年01期 v.27;No.149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81 ]
  • 中国城市、农村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居民总体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以广义熵指数进行的测度

    胡晶晶;曾国安;

    1987年以来,中国城市居民收入差距、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都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三者共同造成居民总体收入差距的扩大。依据广义熵指数进行的测度表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居民总体收入差距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城市居民收入差距对中国总体收入差距的影响最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是造成总体收入差距扩大的最主要的因素。总的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水平及扩大对居民总体收入差距水平及扩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抑制居民总体收入差距扩大的关键是抑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2011年01期 v.27;No.149 19-2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388 ]
  • 中国城市、农村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居民总体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以广义熵指数进行的测度

    胡晶晶;曾国安;

    1987年以来,中国城市居民收入差距、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都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三者共同造成居民总体收入差距的扩大。依据广义熵指数进行的测度表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居民总体收入差距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城市居民收入差距对中国总体收入差距的影响最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是造成总体收入差距扩大的最主要的因素。总的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水平及扩大对居民总体收入差距水平及扩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抑制居民总体收入差距扩大的关键是抑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2011年01期 v.27;No.149 19-2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388 ]
  • 中国城镇化与农村消费启动——基于1978-2009年数据的实证检验

    蒋南平;朱琛;王向南;

    本文在具体分析城镇化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作用机理的基础上,结合1978-2009年的经验数据,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G ranger因果检验,就我国城镇化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动态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进而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能为解决我国有效扩大农村消费需求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2011年01期 v.27;No.149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99 ]
  • 中国城镇化与农村消费启动——基于1978-2009年数据的实证检验

    蒋南平;朱琛;王向南;

    本文在具体分析城镇化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作用机理的基础上,结合1978-2009年的经验数据,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G ranger因果检验,就我国城镇化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动态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进而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能为解决我国有效扩大农村消费需求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2011年01期 v.27;No.149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99 ]
  • 对我国扩大居民消费问题的思考

    彭代武;傅家荣;

    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在当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与投资和出口并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我国居民最终消费率持续走低,对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会带来不利的影响,我们必须充分重视这一现象,提出如何有效地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使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发展同步的相关措施。

    2011年01期 v.27;No.149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92 ]
  • 对我国扩大居民消费问题的思考

    彭代武;傅家荣;

    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在当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与投资和出口并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我国居民最终消费率持续走低,对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会带来不利的影响,我们必须充分重视这一现象,提出如何有效地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使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发展同步的相关措施。

    2011年01期 v.27;No.149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92 ]
  • 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增长途径和方式研究——基于农户消费情况的抽样调查

    李正明;岳琳;

    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根本途径在于提高其收入,但短期内大面积、大幅度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是不可能的。本文以现阶段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为前提,通过对农村居民消费状况的抽样调查,寻找扩大消费的空间和妨碍消费扩大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探讨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途径和方式。

    2011年01期 v.27;No.149 34-3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34 ]
  • 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增长途径和方式研究——基于农户消费情况的抽样调查

    李正明;岳琳;

    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根本途径在于提高其收入,但短期内大面积、大幅度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是不可能的。本文以现阶段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为前提,通过对农村居民消费状况的抽样调查,寻找扩大消费的空间和妨碍消费扩大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探讨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途径和方式。

    2011年01期 v.27;No.149 34-3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34 ]
  • 供应链金融视角中的农户消费信贷研究

    徐和清;

    农户供应链消费信贷是银行适应农村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发展需要所推动的金融服务创新,它创新农户信贷物质基础和还款方式,优化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结构,从而拓展农户消费信贷市场。为促进其健康发展,应促进农户与龙头企业由商品买卖关系向利益共同体关系深化发展,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合理定位及有序竞争,创新农村信贷市场信用信息体系建设,加强对农户消费信贷全过程管理,创新农户消费信贷保障及保险制度。

    2011年01期 v.27;No.149 38-4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22 ]
  • 供应链金融视角中的农户消费信贷研究

    徐和清;

    农户供应链消费信贷是银行适应农村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发展需要所推动的金融服务创新,它创新农户信贷物质基础和还款方式,优化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结构,从而拓展农户消费信贷市场。为促进其健康发展,应促进农户与龙头企业由商品买卖关系向利益共同体关系深化发展,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合理定位及有序竞争,创新农村信贷市场信用信息体系建设,加强对农户消费信贷全过程管理,创新农户消费信贷保障及保险制度。

    2011年01期 v.27;No.149 38-4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22 ]
  • 经济开放、劳动需求弹性与消费需求

    唐时达;周申;

    经济开放通过FD I和国际贸易影响我国劳动力需求弹性,这意味着劳动者在面临负向冲击时工资会有较大的向下压力,从而可能造成较大幅度收入下降,导致消费需求的下降。本文使用中国27个省、市、自治区1993年至2006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经济开放、劳动需求弹性与消费需求之间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FD I流入与国际贸易使得劳动需求弹性增加,进而导致消费需求下降。因此,为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需要完善对劳动者的保护和社会保障机制,保持收入稳定增长。

    2011年01期 v.27;No.149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32 ]
  • 经济开放、劳动需求弹性与消费需求

    唐时达;周申;

    经济开放通过FD I和国际贸易影响我国劳动力需求弹性,这意味着劳动者在面临负向冲击时工资会有较大的向下压力,从而可能造成较大幅度收入下降,导致消费需求的下降。本文使用中国27个省、市、自治区1993年至2006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经济开放、劳动需求弹性与消费需求之间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FD I流入与国际贸易使得劳动需求弹性增加,进而导致消费需求下降。因此,为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需要完善对劳动者的保护和社会保障机制,保持收入稳定增长。

    2011年01期 v.27;No.149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32 ]
  • 中国家用车拥有量的饱和点测算——基于Gompertz模型的动态面板估计

    孙巍;张馨月;

    本文采用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和家用车拥有量数据,基于非线性增长曲线的动态面板模型,估算中国家用车市场的饱和点。结果表明,收入持续快速提高是导致家用车需求爆发性增长的主要原因;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家用车市场的长期均衡点约出现在2025~2030年,相应的家用车拥有量约为15344万辆。

    2011年01期 v.27;No.149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18 ]
  • 中国家用车拥有量的饱和点测算——基于Gompertz模型的动态面板估计

    孙巍;张馨月;

    本文采用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和家用车拥有量数据,基于非线性增长曲线的动态面板模型,估算中国家用车市场的饱和点。结果表明,收入持续快速提高是导致家用车需求爆发性增长的主要原因;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家用车市场的长期均衡点约出现在2025~2030年,相应的家用车拥有量约为15344万辆。

    2011年01期 v.27;No.149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18 ]
  • 基于聚类的bagging集成消费者信用评估模型

    向晖;杨胜刚;

    消费者信用评估模型的预测精度直接关系到信贷机构的损益、信用产品的开发和金融市场的繁荣。本文在分析了集成模型的整体性能与基分类器性能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的bagging集成消费者信用评估方法。该方法采用聚类算法来提升基分类器间的差异性,并选择几个精度较高的基分类器参与构建bagging集成模型。通过某商业银行信用卡数据进行实证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利用了集成模型的整体性能与基分类器的准确性和差异性之间的关系,降低了基分类器的选择成本,提升了集成模型的预测精度,对于商业银行控制消费信贷风险,促进消费信贷市场发展具有较好的效果。

    2011年01期 v.27;No.149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83 ]
  • 基于聚类的bagging集成消费者信用评估模型

    向晖;杨胜刚;

    消费者信用评估模型的预测精度直接关系到信贷机构的损益、信用产品的开发和金融市场的繁荣。本文在分析了集成模型的整体性能与基分类器性能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的bagging集成消费者信用评估方法。该方法采用聚类算法来提升基分类器间的差异性,并选择几个精度较高的基分类器参与构建bagging集成模型。通过某商业银行信用卡数据进行实证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利用了集成模型的整体性能与基分类器的准确性和差异性之间的关系,降低了基分类器的选择成本,提升了集成模型的预测精度,对于商业银行控制消费信贷风险,促进消费信贷市场发展具有较好的效果。

    2011年01期 v.27;No.149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83 ]
  • 个人消费信用风险管理的研究述评

    赵鹏飞;

    个人消费信用的风险管理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性,随着人们对个人消费信用的日益重视,关于个人消费信用风险管理问题的学术著作和文章也不断涌现。本文对关于个人消费信用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文献做了一些梳理,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探讨,以供进一步研究。

    2011年01期 v.27;No.149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867 ]
  • 个人消费信用风险管理的研究述评

    赵鹏飞;

    个人消费信用的风险管理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性,随着人们对个人消费信用的日益重视,关于个人消费信用风险管理问题的学术著作和文章也不断涌现。本文对关于个人消费信用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文献做了一些梳理,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探讨,以供进一步研究。

    2011年01期 v.27;No.149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867 ]
  • 论超市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上主体共生关系

    魏毕琴;

    供应链管理的实质是共生、增值和共赢。超市主导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正在形成中。增强供应链上各主体之间共生关系,可以增加超市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农产品供应链的顺畅运行,从而达到农产品增值的最大化。本文从微观层面对农产品供应链上的各个主体行为进行分析,提出了促使由超市主导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上各主体共生关系形成的路径。

    2011年01期 v.27;No.149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818 ]
  • 论超市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上主体共生关系

    魏毕琴;

    供应链管理的实质是共生、增值和共赢。超市主导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正在形成中。增强供应链上各主体之间共生关系,可以增加超市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农产品供应链的顺畅运行,从而达到农产品增值的最大化。本文从微观层面对农产品供应链上的各个主体行为进行分析,提出了促使由超市主导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上各主体共生关系形成的路径。

    2011年01期 v.27;No.149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818 ]

消费者行为

  • 中国文化背景下消费价值观差异视角的参考群体影响研究

    张剑渝;杜青龙;

    本文以服务型产品(银行卡)作为研究对象,验证产生于西方的参考群体影响理论(规范性影响和价值表达影响)是否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同样适用,是否对具有不同消费价值观的消费者同样适用;如果适用,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消费价值观认知情景下,参考群体的影响效应是否存在差异等。研究结果表明,宏观文化背景、消费价值观与参考群体影响是三个相互影响的变量;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持有不同消费价值观的消费者对参考群体影响的反应效应是存在差异的。

    2011年01期 v.27;No.149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97 ]
  • 中国文化背景下消费价值观差异视角的参考群体影响研究

    张剑渝;杜青龙;

    本文以服务型产品(银行卡)作为研究对象,验证产生于西方的参考群体影响理论(规范性影响和价值表达影响)是否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同样适用,是否对具有不同消费价值观的消费者同样适用;如果适用,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消费价值观认知情景下,参考群体的影响效应是否存在差异等。研究结果表明,宏观文化背景、消费价值观与参考群体影响是三个相互影响的变量;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持有不同消费价值观的消费者对参考群体影响的反应效应是存在差异的。

    2011年01期 v.27;No.149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97 ]
  • 我国柑橘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武汉市城乡居民柑橘消费为例

    何劲;祁春节;

    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柑橘产业发展面临着国内供求失衡和国际贸易疲软的严峻形势,柑橘消费受到了新的挑战。本文综述了我国柑橘消费行为的特点及其基本类型,以武汉市城乡居民消费为例,实证分析了柑橘消费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针对性提出了调整优化柑橘产品结构、推行柑橘标准化品牌化生产、重构柑橘行业渠道模式、创新柑橘营销策略等对策建议。

    2011年01期 v.27;No.149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16 ]
  • 我国柑橘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武汉市城乡居民柑橘消费为例

    何劲;祁春节;

    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柑橘产业发展面临着国内供求失衡和国际贸易疲软的严峻形势,柑橘消费受到了新的挑战。本文综述了我国柑橘消费行为的特点及其基本类型,以武汉市城乡居民消费为例,实证分析了柑橘消费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针对性提出了调整优化柑橘产品结构、推行柑橘标准化品牌化生产、重构柑橘行业渠道模式、创新柑橘营销策略等对策建议。

    2011年01期 v.27;No.149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16 ]
  • 怀旧消费行为模式及形成路径分析

    卓素燕;

    怀旧消费是在怀旧情绪催生下发生的消费行为,本文主要对怀旧消费的模式及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把怀旧消费行为分为内生型怀旧消费和外驱型怀旧消费。并结合Frank Kardes的消费者行为理论模型,构建了怀旧消费行为形成路径,把怀旧消费行为分解为从怀旧情感反应到怀旧认知反应,再到怀旧行为反应的三个阶段,分析了怀旧消费形成机理。最后,提出了相应的促进怀旧消费的营销策略。

    2011年01期 v.27;No.149 69-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441 ]
  • 怀旧消费行为模式及形成路径分析

    卓素燕;

    怀旧消费是在怀旧情绪催生下发生的消费行为,本文主要对怀旧消费的模式及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把怀旧消费行为分为内生型怀旧消费和外驱型怀旧消费。并结合Frank Kardes的消费者行为理论模型,构建了怀旧消费行为形成路径,把怀旧消费行为分解为从怀旧情感反应到怀旧认知反应,再到怀旧行为反应的三个阶段,分析了怀旧消费形成机理。最后,提出了相应的促进怀旧消费的营销策略。

    2011年01期 v.27;No.149 69-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441 ]
  • 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与响应研究

    刘佳刚;

    利用市场调研获取的数据,研究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与响应。利用协方差模型分析,发现不同类型的消费者,给予了不同的企业社会责任重要性排序,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在积极响应和消极响应方面差异明显。利用多变量线性模型分析,发现消费者评价和消费者响应存在显著的影响关系。

    2011年01期 v.27;No.149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63 ]
  • 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与响应研究

    刘佳刚;

    利用市场调研获取的数据,研究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与响应。利用协方差模型分析,发现不同类型的消费者,给予了不同的企业社会责任重要性排序,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在积极响应和消极响应方面差异明显。利用多变量线性模型分析,发现消费者评价和消费者响应存在显著的影响关系。

    2011年01期 v.27;No.149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63 ]

可持续消费

  • 低碳消费:构建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

    刘妙桃;苏小明;

    生态文明的核心内涵之一是提倡以构建低碳消费为主要内容的科学消费方式。低碳消费与生态文明的意蕴是内在统一的。作为消费主体的个人、作为消费载体的企业、作为消费的规范者和引导者的政府部门都应该为促进低碳消费的推广而努力。

    2011年01期 v.27;No.149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93 ]
  • 低碳消费:构建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

    刘妙桃;苏小明;

    生态文明的核心内涵之一是提倡以构建低碳消费为主要内容的科学消费方式。低碳消费与生态文明的意蕴是内在统一的。作为消费主体的个人、作为消费载体的企业、作为消费的规范者和引导者的政府部门都应该为促进低碳消费的推广而努力。

    2011年01期 v.27;No.149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93 ]
  • 论发展生态消费力及实现路径

    韩勇;胡若痴;赵尚柱;

    本文首先论证了发展生态消费力的必要性,即有利于提高消费质量、树立生态文明的消费观,有利于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有利于促进消费文明,社会文明;其次阐释了生态消费力的发展现状;最后提出了发展生态消费力的实现路径,即培育全社会的生态消费观念,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制定扶持生态消费领域的优惠政策,加强保护生态环境的制度建设等。

    2011年01期 v.27;No.149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13 ]
  • 论发展生态消费力及实现路径

    韩勇;胡若痴;赵尚柱;

    本文首先论证了发展生态消费力的必要性,即有利于提高消费质量、树立生态文明的消费观,有利于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有利于促进消费文明,社会文明;其次阐释了生态消费力的发展现状;最后提出了发展生态消费力的实现路径,即培育全社会的生态消费观念,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制定扶持生态消费领域的优惠政策,加强保护生态环境的制度建设等。

    2011年01期 v.27;No.149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13 ]

消费者权益

  • 网络销售中信用构建与消费者隐私权法律保护的国际经验考察

    王思锋;

    有效保护消费者利益是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同时消费者对电子商务平台的信任也是另一重要因素。那么,如何确立和保护消费者对陌生卖家的信任,具体而言包括如何构建双方均满意的信用评分机制,以及探索消费者的信任与消费者隐私保护之间的密切关联关系。通过对比分析国际组织、区域组织和代表性国家的相关活动,认为只有网站保护好消费者消费过程中披露的个人隐私信息,才能奠定网站销售的基本信用,也才能有效促进电子商务不断发展。

    2011年01期 v.27;No.149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80 ]
  • 网络销售中信用构建与消费者隐私权法律保护的国际经验考察

    王思锋;

    有效保护消费者利益是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同时消费者对电子商务平台的信任也是另一重要因素。那么,如何确立和保护消费者对陌生卖家的信任,具体而言包括如何构建双方均满意的信用评分机制,以及探索消费者的信任与消费者隐私保护之间的密切关联关系。通过对比分析国际组织、区域组织和代表性国家的相关活动,认为只有网站保护好消费者消费过程中披露的个人隐私信息,才能奠定网站销售的基本信用,也才能有效促进电子商务不断发展。

    2011年01期 v.27;No.149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80 ]
  • 消费者参与商品服务品牌监督评价问题探讨——“百姓信得过品牌”评选活动的启示

    李珂;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所面临的当务之急是重视和保障消费者对商家的商品和服务质量的监督评价权。"百姓信得过品牌"评选活动,将消费者对于商家抽象的监督权转化成了一种实实在在的公众参评机制,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针对我国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在认定时比较忽视消费者参评的问题,建议借鉴"百姓信得过品牌"评选活动所采取的主动邀请消费者参评的方式,将消费者对商家品牌质量的评价权最终落实到一种认证标识制度上,对潜在消费者群体的购买意向产生影响,以有效监督和约束商家的市场行为。

    2011年01期 v.27;No.149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28 ]
  • 消费者参与商品服务品牌监督评价问题探讨——“百姓信得过品牌”评选活动的启示

    李珂;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所面临的当务之急是重视和保障消费者对商家的商品和服务质量的监督评价权。"百姓信得过品牌"评选活动,将消费者对于商家抽象的监督权转化成了一种实实在在的公众参评机制,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针对我国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在认定时比较忽视消费者参评的问题,建议借鉴"百姓信得过品牌"评选活动所采取的主动邀请消费者参评的方式,将消费者对商家品牌质量的评价权最终落实到一种认证标识制度上,对潜在消费者群体的购买意向产生影响,以有效监督和约束商家的市场行为。

    2011年01期 v.27;No.149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28 ]

消费伦理

  • 尚俭去奢与依礼而行——儒家消费伦理思想述略

    徐新;

    孔子开创的儒家伦理是中国传统伦理的主导形态,其消费伦理思想独树一帜。对这一道德文化资源的分析和阐述,包括了"道德价值观念"和"消费行为模式"两个方面。在"道德价值观念"方面,儒家主张尚俭去奢;在"消费行为模式"方面,则是依礼而行。儒家消费伦理思想,为社会消费生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价值指导,对于今天建立新型的消费伦理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011年01期 v.27;No.149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77 ]
  • 尚俭去奢与依礼而行——儒家消费伦理思想述略

    徐新;

    孔子开创的儒家伦理是中国传统伦理的主导形态,其消费伦理思想独树一帜。对这一道德文化资源的分析和阐述,包括了"道德价值观念"和"消费行为模式"两个方面。在"道德价值观念"方面,儒家主张尚俭去奢;在"消费行为模式"方面,则是依礼而行。儒家消费伦理思想,为社会消费生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价值指导,对于今天建立新型的消费伦理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011年01期 v.27;No.149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77 ]

会议综述

  • 全国第十四届消费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

    邓国用;

    <正>全国第十四届消费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于2010年12月18-19日在湖北经济学院举行。来自北京、上海、成都、长沙、西安、广州等地的专家学者5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主题为"扩大居民消费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会代表围绕以下三个论题发表了观点。

    2011年01期 v.27;No.149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42 ]
  • 全国第十四届消费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

    邓国用;

    <正>全国第十四届消费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于2010年12月18-19日在湖北经济学院举行。来自北京、上海、成都、长沙、西安、广州等地的专家学者5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主题为"扩大居民消费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会代表围绕以下三个论题发表了观点。

    2011年01期 v.27;No.149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4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