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常清
近年来,广东城乡居民消费结构表现出这样几个特点,即恩格尔系数下降幅度较大、日用耐用消费品城镇趋于饱和而农村在高速增长、交通与通讯的消费势头增长最猛、小汽车正加快步入居民家庭、教育消费比重快速上升、家用电脑与住房消费成为消费热点、休闲消费渐成时尚等。但是要进一步优化居民消费结构,还需采取如下措施:给十万元级消费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完善信用评估体系、搞好居住小区建设、倡导文明消费、加快发展经济和适当缩小消费差距等。
2004年03期 3-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4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8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98 ] - 周觉
在全面小康建设中,北京市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将不断发生变化。本文意在对近年来北京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扩展的线性支出(ELES)模型建立关于各项消费支出的模型,以此来预期北京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更好地满足居民的消费需求。
2004年03期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7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68 ] - 骆祚炎,刘朝晖
本文对1992年以来的中国消费函数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MPC过低,MPC=0.5254(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存在财富效应,资产财富效应引起的消费变动占当年总消费变动的平均比例为15.18%;但是,中国股市的财富效应微弱,股市财富效应引起的消费变动占当年总消费变动的平均比例仅为1.33%。
2004年03期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0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33 ] - 谭昌寿
我国当前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中遇到的主要障碍有: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广大中低收入阶层的购买力水平提高缓慢;居民预期收入下降,而预期支出反而增加,导致储蓄倾向过高,弱化了即期消费;供给结构矛盾依然突出,供非所需;广大农村的消费环境差,农村消费市场的主导地位难以发挥;国民消费教育远远滞后于现实需要。因此,应该采取的对策包括:调整居民收入结构;完善消费信贷制度;加强对居民消费心理的研究;大力拓展农村市场等。
2004年03期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6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75 ] - 曹洪,周江
2004年国家宏观政策出现了转折。宏观经济的持续增长、居民消费结构、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国家振兴东北工业基地等因素仍将有利于2004年我国房地产业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但房地产成本的上升和121号文件仍会对我国房地产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推进房地产金融的多元化和以经济适用房为核心增加有效供给成为2004年我国房地产业关注的重点。
2004年03期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2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2 ] - 孟捷,郭国庆,寇小萱
顾客理性不仅是消费者群体成熟的一个标志,也是企业营销行为所认定的一个不可侵犯的前提;企业在讲求诚信与道德的基础上培育顾客忠诚,不仅能保障消费者的权益,而且也为企业自身增加了竞争的砝码。本文通过分析不成熟消费市场中顾客理性现状,提出通过避免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改善消费者的知情权来增进市场成熟度的对策。
2004年03期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7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71 ] - 尹希果,谭志雄
中国的电信市场一直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市场之一,本文以重庆市为例,对电信市场消费水平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2004年03期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6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48 ] - 刘叶云,陈洁
出国留学的热潮为留学中介机构的兴盛提供了市场,也带来了出国留学服务消费的风险,本文通过对出国留学服务消费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出国留学服务消费风险的形成原因,提出了如何防范这种服务消费风险的对策。
2004年03期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7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57 ] - 陆正方,郑灿雷
令人瞩目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3月l5日正式发布,2004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这是我国以缺陷汽车产品为试点首次实施召回制度。然而中国的汽车企业不敢轻言召回,原因有两个:召回汽车成本大;担心声誉受损。随着汽车市场的日益开放,中国的企业将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对中国汽车工业的保护也将逐渐放宽,中国汽车企业只有正视汽车召回,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才能在市场中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2004年03期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4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22 ] - 袁凌,熊正德
文章考察了湖南旅游价格混乱的现状,分析了湖南新型旅游价格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的路径选择,并提出,构架湖南新型旅游价格管理体制,必须从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执法监督、完善行业自律、培训从业人员等方面着手。
2004年03期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2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8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59 ] - 郑畅,殷志云
文章阐述了旅游农庄的涵义、特点,分析了发展旅游农庄的现实意义,并就如何开发旅游农庄从指导思想、内容构想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意见。
2004年03期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8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83 ] - 龚志民,向洪金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处于信息劣势的消费者利益往往难以得到保障。因此,为了保护消费者利益,一个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加强消费教育,通过消费教育减少信息不对称。同时,诚信机制和法律制度建设也是保护消费者利益最重要的途径,政府在保护消费者利益中应该发挥重要作用。
2004年03期 40-4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9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13 ] - 鲁晓明
消费者知情权,是指消费者享有的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充分、准确、适当信息的权利。我国法律对于保障消费者知情权作了系统规定,提供了实体和程序上的两大救济方式,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对消费者知情权进行更强力度的保护是摆在我们面前不能回避的课题。
2004年03期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1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712 ] - 杜鹏
本文在理论上指出了消费信贷规模扩大与个人收入的不断增加有关,社会整体收入差距扩大将抑制消费信贷的消费功能而扩大投资功能,联系我国平均收入水平和收入分配的偏态分布格局,得出了目前消费信贷应配合收入分配状况循序渐进发展,发挥其扩大消费需求的功能,使其发挥消费启动的作用,最后,从收入分配角度提出了增加收入特别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以最大限度发挥消费信贷消费功能的政策建议。
2004年03期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6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81 ] - 何建奎,岳慧霞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建立社会信用制度对发展我国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信用基础缺失是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是个人信用制度的缺失极不利于我国消费经济的顺利实施。因此,构建个人信用体系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具重要意义。西方国家个人信用体系的构建有三种模式:完全由政府或中央银行操作模式,完全由市场操作模式,会员制模式。借鉴西方国家个人信用体系构建先进经验,本文认为,适合中国个人信用体系构建的模式应该是: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模式,即采取以政府和中央银行为主导,以股份制资信公司为支撑,以现有信用中介公司为主体,以地区会员制为框架的全国个人信用体系。
2004年03期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6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90 ] - 陆小斌,吕志华
本文论述了当前在全球一体化和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可持续消费的新动向和新发展,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保证可持续消费的顺利发展。
2004年03期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1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9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38 ] - 喻菱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进行负债消费不可一味加以否定。但是,我们应该反对不顾自身经济条件,超出日常消费的一般需要,因为盲目消费、攀比消费、赶潮消费、媚俗消费、“面子”消费、超前消费而导致的负债消费。本文对大学生的负债消费现象简要地进行了归纳,分析了不合理负债消费形成的原因,并相应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2004年03期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8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08 ] - 卢嘉瑞
本文提出,消费绝不仅仅是对消费对象的消耗,传统的消费定义无法涵盖现代消费行为和消费现象。因此,消费应该界定为:人们为满足生活需要而对消费资料的消耗、享受、观赏以及支配权和使用权。
2004年03期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0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11 ] - 许鸿文
本文从消费者剩余如何转移到厂商手中分析入手,认为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加快,消费者消费结构将不断升级,且消费决策也日趋理性,垄断厂商要获取最大利润,必须在收取消费者剩余的同时提供相应的具有实质内容的服务,使消费者真正感受到不同价格不同享受,才能实现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协调发展。
2004年03期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01 ] - 邓国用2004年03期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7 ]
- 余知都2004年03期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6 ]
- 严小平2004年03期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2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