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年代我国消费热点问题座谈会发言摘要

    本刊编辑部于8月5日在北京举行关于“我国90年代消费热点问题”座谈会。座谈会由本刊主编尹世杰教授主持,参加会议的有宋涛、孙尚清等著名经济学家30余人,会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对消费热点问题开展了热烈讨论。现将座谈会部分同志的发言摘要刊登如下(按发言顺序排列):

    1992年04期 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9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8 ]
  • 论全面发展室内装饰行业——对开拓消费领域新的支柱行业的优化选择

    戎文佐;

    <正> 一、室内装饰行业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室内装饰行业是从建筑业派生出来的一个新兴行业。它的形成与发展还只有七、八年的历史。因此,对这个行业的内容与范围,迄今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根据有关部门的论述,对这个行业的范围大致可以界定如下: “它是对所有成形体内部空间的再加工和环境的再创造;是室内空间及环境的装饰设计,施工、室内用品配套生产、组套供应的系统工程;是集产品、技术、艺术、劳务和工程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的自成体系的独立行业”。根据这个界定,需要注重说明下列三点: (一)室内装饰行业体系的范围。 <1>室内装饰设计:包括环境设计与空间处理; <2>室内装饰施工:包括工程施工、艺术加工与修饰性作业; <3>室内陈设布置:包括四壁的陈设、空间的摆设与各种摆设之间的互相配合与交相辉映;

    1992年04期 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4 ]
  • 九十年代我国消费热点应是居民中普通群众新增购买力投向的主要商品

    林文益;

    <正> 寻找九十年代我国消费需求的热点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因为消费是生产的目的,生产必须适应消费需求的增长和变化,否则就不仅失去它的意义,而且会给社会经济造成巨大的浪费。在生产社会化的条件下,特别是在以不断提高和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作为生产的目的的社会主义经济中,这个问题尤其重要。生产要适应消费,满足消费需求,就一定要弄清消费需求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剧烈增长的或者说集中投向的消费对象是什么,此是其一。其二,还因为消费需求是推动生产发展的动力。为了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一定要弄清未来一定时期的消费热点,才能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并且形成国民经济的新成长点,发展朝阳产业,开拓新的经济领域,加速经济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

    1992年04期 25-2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4 ]
  • 九十年代我国消费热点的形成特征

    黄泰岩;

    <正>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换,市场作用的增强,消费越来越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先导因素。因此,九十年代我国消费热点的形成及其变动,将直接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这说明探讨九十年代我国消费热点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认为,在九十年代,我国消费热点的形成将表现出以下两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消费热点形成的渐进性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家庭消费已经历了两项浪潮:一是老四大件即手表、收音机、自行车和缝纫机的购买;二是新大件即彩电、冰箱、洗衣机、收录机、录像机等的购买热。现在,这几大件在各大中城市已基本趋于饱和,而且也尚未进入更新换代时期,近期不会出现较旺的市场需求。这样,自1989年以来,城市居民消费一直未出现新的消费热点。

    1992年04期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3 ]
  • 论“趋高型”消费政策

    白益民;

    <正> 我国在90年代应实行什么样的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消费政策呢?在这个问题上,有一种观点认为,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要摒弃低收入、低消费的政策,实行高收入、高消费政策。这种观点脱离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脱离我国国情,具有盲目性。显然是不能实行这样的消费政策。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还很低,所以只能实行低收入、低消费政策。这种观点也是值得商榷的。那么我们究竟应实行什么样的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消费政策呢?笔者认为,拟可提出“趋高型”消费的概念,就是消费趋向于高消费渐渐地、逐步地、阶段性地、一浪高一浪地提高。当前,我国政府实行的正是“趋高型”消费政策。明确这个问题,对于我们顺应90年代的消费发展趋势,稳定和完善现行的消费政策,解决消费发展新阶段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正确引导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的调整是十分必要的。

    1992年04期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8 ]
  • 收入结构调整方向与措施

    赵矛;程树德;

    <正> 一、职工收入结构调整的方向职工收入结构的调整,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协调,要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相一致,要符合大多数人的愿望并能激发起大多数人的劳动热情。职工收入结构的调整,应按照这样的方向进行:工资收入主导化、保险筹资多渠化、福利收入设施化,价格补贴工资化、其它收入公开化。 (一)工资收入主导化。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资是职工收入的主要形式。只有坚持工资性收入的主导作用,才能贯彻和实现按劳分配的原则。社会主义社会以公有制为主体,在公有制单位中的职工收入,应以体现按劳分配原则的工资性收入为其主要收入。这样,才能鼓励职工安心本职工作,调动其社会主义劳动积极性,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巩固。非工资性收入如

    1992年04期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1 ]
  • 消费结构与经济运行良性化

    陈永民;

    <正>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良性化的关键在于结构转换,通过结构转换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实现总量增长。结构转换,实际上就是产业结构、需求结构的运动。一般来说,产业结构的状况决定了需求结构的状况,但同时,在市场经济中,产业结构运动的动力,却来自需求结构的运动。一般认为,消费是远离市场的,所以在讨论市场经济中的结构转换时,不必考虑消费。其实不然,需求由需要和购买力构成,需求是“市场上出现的对商品的需要。”①而现期的需要却和上期的消费密切相关,不仅和消费者本身的消费密切相关,而且和消费者所能接触到的其它人的消费密切相关。所以,可以这么说,需求结构的运动首先来自消费结构的运动。

    1992年04期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8 ]
  • 我国居民行旅消费初探

    金泽平;

    <正> 行旅消费是一种满足消费者个人实现空间位移的消费。通常可以将它分为两大类,即工作性行旅消费(如上下班、公作乘车)和生活娱乐性行旅消费(如走亲访友、旅游乘车)。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如何实现人的空间位移,也就是如何满足消费者的行旅消费需要,巳越来越严重地影响个人生活,因为行旅消费既是人们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一部分,又是影响其他消费的因素。在人们的消费结构中,用于吃的支出在全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一般说来,有下降趋势;用于穿的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一般说来,不会有较大的变化;用于行的支出在消费中的比重将会逐渐提高。因此,探讨怎样满足我国居民在“行”方面的需求,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现实意义。

    1992年04期 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6 ]
  • 刍议区域性的小康

    张季和;

    <正> 经济学家把人民生活的发展分为饥寒、温饱、小康、富裕的四个阶段。我国从贫困走向温饱已经实现,从温饱走向小康,将在九十年代努力实现。我们探讨小康标准,除国家与国际比较,要讲求可比性以外,对于国内,应本着实际,讲求可量性和可操作性。这里探讨的是指区域性小康标准问题。本文拟就如何理解小康,区域性小康主要量化指标小康发表一些粗浅看法。一、如何理解小康 (1)我国的小康是中国式的小康。农村不富,全国不富。农村不能基本实现小康,全国就实现不了小康。为此,我国小康的实现,必须符合中国的国情,要实现的是社会主义的小康。我国幅员辽阔,人口多,

    1992年04期 49-5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8 ]
  • 贫困山区农民生活消费行为分析

    吴文华;

    <正> 全国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我国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指出,要在本世纪内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的《决定》指出,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因此,实现小康的重点在农村,农民的生活水平是小康社会的具体体现.全国有453个贫困山区县(市),分析和研究这一地区农民的生活消费行为,对于推进全国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试图以武陵山区的利川市(全国重点扶持的300个贫困县之一,在贫困县经济发展中居中等水平)八十年代农村百户住户抽样调查资料,对此作些简要分析. 一、现状贫困山区由于生产发展速度缓慢,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生活消费呈现出不尽合理的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992年04期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82 ]
  • 湖南省消费者投诉分析

    湘消;

    <正> 今年二季度湖南省消协受理消费者投诉859件(包括长沙,衡阳市消费者协会),比第一季度增加549件,增长150%,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03200元。投诉中属于商品质量和假冒问题的投诉635件,占73.9%;价格问题86件,占10%;计量问题114件,占13%;其它24件,占3.1%。从投诉商品类分析:家用电器类311件,占35.2%;家用机械类151件,占17.1%;日用百货类68件,占7.9%,食品类225件,占26.2%;农用生产资料20件,占2.3%;服务类21件,占2.3%;医药用品类24件,占2,4%;其它39件,占4.8%。本季度投诉反映突出的问题是: 一、家用电器的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投诉的仍是热点,且品种范围扩大。今年二季度家电产品投诉比一季度增加200%.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三大件仍是热点,以前少有投诉的空调、录相机、热水器等家电产品投诉增长迅速。

    1992年04期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9 ]
  • 王安石论消费风气传播规律及其它

    欧阳卫民;

    <正> 玉安石(公元一0二——一0八六),字介甫,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公元一0四二年)中进士,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著作有《王临川集》。王安石认为,北宋财政困难原因是费出无节和失生财之道。他主观上希望通过发展生产摆脱贫穷,以富天下,然而在以农业为主,生产力又极端低下的封建社会,要在短期内富起来是不可能的,所以他的变法,最后只能急功近利,重蹈加赋或变相加赋的老路,以济国家燃眉之急。在批评费出无节时,王安石阐述了自己的消费思想。他说: “君子剌俗以俭,其弊为奢,奢而不制,弊将若之何?夫如是,则有殚其财力僭渎拟伦以追时好者矣,且夫天地生财也有时,人之为力也有限,而日夜之费无穷……所谓积之涓涓而泄之浩浩,如之何使斯民不贫且滥也?”[1]

    1992年04期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