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开放与消费”座谈会发言摘要

    尹世杰,王兴,贝兴亚,何振国,何炼成,廖九如,向翰香,左泽明,李树生,江映波,欧阳维忠,文辉壁,赵聚才,李明生,柳思维,刘平量,赵晷湘

    本刊编辑部于4月17日在长沙召开了“改革开放与消费”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部分消费经济学家、经济部门的负责同志和一些企业家。会议由本社社长王兴同志主持。现将座谈会发言的主要内容摘要刊登如下(按发言顺序排列):

    1992年02期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1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4 ]
  • 解放消费力 发展消费力

    尹世杰

    <正> (一)什么是消费力所谓消费力或消费能力,是指消费者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对消费资料(包括消费劳务,下同)进行消费的能力。消费力可分为:自然消费力、绝对消费力、社会消费力等。马克思在谈到资本主义社会消费力时指出:“社会消费力既不是取决于绝对的生产力,也不是取决于绝对的消费力,而是取决于以对抗性的分配关系为基础的消费力……这个消费力还要受到追求积累的欲望的限制,受到扩大资本和扩大剩余价值生产规模的欲望的限制。”这段话说明社会消费力受一定社会分配关系所决定,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下受分配关系决定的消费者消费生活资料的能力。在资本主义社会,社会消费力受到“对抗性的分配关系”的限

    1992年02期 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02 ]
  • 消费冲击下的经济波动分析

    杨晓维

    <正> 经济模式转换过程中的消费支出,有强烈的自发波动性,这种内在的不稳定是我国近年经济持续波动的重要原因之一。分析消费支出对宏观经济活动的影响,寻求实现消费支出内在稳定的途经,是缓和经济波动,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基本条件之一。改革开放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急剧增加。1979年,我国居民货币总收入还仅2044.3亿元,到1989年已达10494.3亿元,十年增加四倍;同期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从215元提高到944元,增加了约3.5倍。但是,囿于长期所习惯的贫困型或温饱型生活方式,加上产品结构的滞后调整和转换形成的限制,在收入迅速提高的同时,居民家庭不能同步建立起与新的收入水平相适应的、更高层次的日常消费支出结构。生活必需品支出的增加缓慢,被限制在相对

    1992年02期 19-2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4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3 ]
  • 实现消费模式合理化的微观基础

    蔡德容

    <正> 消费者是消费的主体,消费的主人。消费活动的主体,消费领域的主人。发挥主人在消费过程中,消费领域中的主体作用。提高消费主体的质量,加强消费者教育,引到他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这是建立合理消费模式的微观基础。一、加强消费者教育,提高消费主体的素质消费者作为消费活动,消费过程的主体,消费者本身的素质、质量的高低,对消费者与消费资料的结合方式,对消费模式都必然产生直接的影响。消费主体的素质高,就有利于提高消费客体的质量,有利于处理好消费主体与消费客体的关系,提高消费效益,有利于建立合理的消费模式。

    1992年02期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3 ]
  • 深化改革是我国消费品市场顺利发展的根本途径

    柳思维

    <正> 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的消费市场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绩。实践证明,改革是我国消费品市场顺利发展的巨大动力。九十年代要保证我国消费品市场更加顺利、稳定地发展,避免出现八十年代中后期那种连续几年市场逆差及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的过热状态忽而转向持续“疲软”的过冷状态,必须继续深化改革,为此,本文特就双旧体制并存时期影响消费品市场发展的不稳定因素进行剖析,并探讨通过深化改革促进我国九十年代我国消费品市场的更加顺利发展的途径。

    1992年02期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2 ]
  • 关于九十年代我国消费新热点的几点分析

    孙凯

    <正> 老三大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曾称雄市场二十年之久,新三大件——彩电、冰箱、洗衣机又风靡八十年代。那么九十年代我国消费的新热点又是什么呢? 一种观点说,高档三大件:电话、小轿车、单元房;另一种观点说,美化三大件:金首饰、新潮家俱、现代厨房用具;也有的观点说,老三大件将回光反照;还有的观点说,新三大件会重放光彩。1.关于“消费热点”的含义。“消费热点”一般是指一定规模的消费者群在一定时期内在消费领域对某类或某种商品的一种热衷消费现象。这类或这种商品具有以下明显特征:在各种商品销售额中名列前额;单件价值较高的耐用消费品;是那个时期的高新技术产品;适

    1992年02期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3 ]
  • 侵犯消费者权益也应承担刑事责任

    刘宪权

    <正> (一) 消费活动是人们日常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消费过程中,人们往往会发现所费与所得不相称,当然通常是费大得小。这种情况从法律上分析,也就是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侵犯消费者权益行有的社会危害性是尽人皆知的。有些学者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认为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是变相的剥削,是对按劳分配原则的践踏,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障碍。由此他们得出了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是对社会主义原则的背叛的结论。对此笔者认为是很有道理的。

    1992年02期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83 ]
  • 论消费者在商品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冯子标

    <正> “消费者”,在商品经济中是一个内涵丰富和作用特殊的概念。在自然经济时期,生产者和消费者是合二为一,密不可分的。然而,进入商品经济就迥然不同了,在商品经济中,社会运转机制把生产者和消费者一一劈两半,分离开来;尔后又通过市场把两者结合起来。这一分一合,产生了令人惧畏而又神往的竞争。竞争推动着社会经济神奇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这样写道:“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大量的人口,过去哪个世纪能够料

    1992年02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9 ]
  • 强化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吴金林

    <正>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市场基本上是卖方市场,许多商品供不应求,甚至严重匮乏。短缺,成为当时我国市场所呈现的市场态势;短缺,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焦点。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政府所考虑的最主要问题是发展生产,满足需求;经济理论界探讨的重点是发展生产,增加供给可供选择的方案;生产企业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尽可能多地采购所需求的原材料,以便增加生产;商业企业的主要精力则放在争取货源、保障供给上;消费者的心事则放在寻找商品上。而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则是被各方所忽视的“盲区”,连消费者自己也淡化了自我保护意识,往往“心甘情愿”地放

    1992年02期 44-4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9 ]
  • 潜通货膨胀的因素分析及平缓释放的对策

    王志功,朱冬梅

    <正> 一九八五年至一九八九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发生的通货膨胀,给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其滞后影响,一方面是需求压力逐渐增大,另一方面是即期需求不足,经济滑坡,市场疲软,生产低速增长。出现了需求压力增大和即期需求不足的矛盾。今年以来,随着工业生产、投资、消费等各项指标持续回升,居民结余购买力越来越大,然而却没有出现物价大幅度上涨现象,特别是随着价格改革的深入,今年5月份又调整了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粮油及其产品价格,而全国三十五个大城市零售物价指数平均仅上升1.8%,这种没有明显表现出来的通货膨胀,我们视之为潜在着通货膨

    1992年02期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1 ]
  • 城镇居民家庭财产积聚的新特点

    张天森

    <正> 据湖南省1000户城镇居民家庭生活调查,近年来人均生活费收入大幅度增加。过去城镇居民以购买家用电器为主体的生活必需品已经基本上饱和,现在人们则把增加的收入大部分储存起来,或购买增值性商品,这是当前城镇居民家庭财产积聚的新特点。1.由购物积聚向储蓄积聚转化。城镇居民家庭财产迅速增加,财产积聚方式也发生急剧变化。“七五”期间,实物性财产增长1.6倍,货币性财产只增长1.2倍。城镇居民家庭财产中,包括私有住房在内的实物性财产占89.2%,手存现金和银行存款等货币性财产占10.8%。1989年下半年以

    1992年02期 49-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9 ]
  • 描述收入不平等的“倒U形假说”

    尹清非

    <正> 1955年,库兹涅茨在这一领域做了一项开拓性的工作。他用各个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所占的收入份额来衡量不平等程度,并对印度、斯里兰卡、波多黎各、英国和美国的情况进行了比较,从中发现:发展中国家具有更大的不平等。对于欠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家种差别,库兹涅茨的解释是: 欠发达国家没有“中产”阶级,大多数人的收入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少数最高收入阶层却拥有大量收入,这二者形成强烈的对比。而在发达国家,许多人的收入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最高收入阶层所占份额比

    1992年02期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81 ]
  • 消费行为理论模型

    吴晓莎,成娟

    <正> 与以往的静态消费者理论不同,现代消费理论将时间背景融入理论模型之中,以解释消费者在不同时期的消费选择。这种理论引发出一系列的理论模型,我把它们称为消费选择理论模型。这些模型:(1)明确说明了选择对象;(2)假定用一个单调递增并严格呈凹性的效用函数代表消费者对这些选择对象的偏好;(3)明确说明了消费者所面临的限制条件;(4)假定消费者在此限制条件下会作出使期望效用最大的选择。一般情况下,选择对象就是消费者计划视界中每个阶段实际的消费支出。有这样一类独特的消费选择理论模型,它们直到最近才为消费理论界接纳为一种理论范型,这就是生命周期模型。这些模型从莫迪里阿尼和布伦伯格的模型演化而来,它们有以下共同特征: (1)消费者是有理性的,他力图在其计划视界中使他的家庭消费得到最大期望效用。

    1992年02期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51 ]
  • 夏暑之际话啤酒质量

    周德安

    <正> 啤酒是广大消费者夏季最为喜爱的饮料酒之一,怎样识别啤酒质量高低,是提高消费质量的必要条件,也是消费者自我保护的前提,在这里,我们谈谈啤酒的质量问题,作为人们消费时的参考。一、啤酒质量的基本要求: 啤酒是以麦芽、酒花为原料,经过糖化发酵酿造成含有低度酒精和二氧化碳的饮料酒。1、啤酒的感官质量要求: (1)色泽啤酒的颜色分浅色和深色两种,浅色啤酒呈淡黄色;深色啤酒呈咖啡色。啤酒的透明度要求透明且有光泽; (2)啤酒应具有麦芽香和酒花的清香;

    1992年02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8 ]
  • 向假冒劣质商品挑战

    钟志平

    <正> 近年来,我国市场上假冒劣质商品泛滥,今日中国市场上到底有多少假冒劣质商品,谁也难以说清。假冒劣质商品屡禁不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有一条主要原因是人们识别能力不强。在真假商品面前感到束手无策。针对这一原因,为了维护名牌产品声誉和消费者的利益,提高人们识别假冒劣质商品的能力,最近,由湖南省经济委员会、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湖南省商业厅、湖南省消费者协会和湖南省商业管理干部学院联合举办了第一期“假冒劣质商品鉴别技术研讨班”。这次研讨班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各个企业的高度重视。省经委和省工商局等单位的主要领导同志亲临现象指导工作。长沙市酒厂、广东太阳神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常德卷烟厂、长沙皮革公司等企业专门派专家前来参加,并提供了大量的样品。打击假冒劣质商品的活动是一场全社会的战役。培训只是手段,目的是要杜绝,维护市

    1992年02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4 ]
  • 下载本期数据